中國經濟網渭南10月30日訊(記者 鞠然 許怡)大荔縣是陜西省的現代農業強縣,多種農特產品聞名全國,曾獲“中國美食地標之都”、“中國生態食材之都”等國家級殊榮。29日,“創新與實踐——解鎖陜西新質生產力密碼”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大荔,實地感受現代化農業帶來的高效、豐產。
在大荔縣荔盛蘿卜專業合作社,一群女工正圍繞著傳送帶熟練地對清洗過的紅蘿卜進行分揀打包。“我們有國內先進的整套蘿卜清洗設備流水線,傳送帶用的是食品級不銹鋼,產品可以達到出口標準,每周能出口一個集裝箱的高品質紅蘿卜。”合作社理事長耿永勝告訴記者。
合作社女工正在分揀胡蘿卜 中國經濟網記者鞠然/攝
荔盛蘿卜專業合作社隸屬于大荔縣荔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據了解,公司可全年供應紅蘿卜,年銷售達4萬噸。“我們合作社是整個渭南地區最早推行用北斗導航輔助農機駕駛的,為當地蘿卜產業和世界種植模式接軌起到了引領作用。我們創建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也在全國廣泛推廣使用,目前正在聯合高科技企業打造智能農機試驗示范推廣基地。”耿永勝說。談及現代農業面臨的挑戰,他指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不是科技,而是土地零碎化導致的低產能和高成本。我們合作社嘗試整合了很多群眾的地進行規模種植,耕作質量明顯提升了!”
大荔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心種植股股長王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了規模化經營在現代農業中的關鍵作用。他表示:“適度規模化是提升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規模化不僅可以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作物產量,還能增強經營者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以黃花菜產業為例,過去2萬畝土地分散由1萬人耕種,而現在同樣的面積可能僅需100人管理。這種集中化不僅賦予了經營者更大的定價權,減少了行業內惡性競爭的可能性,而且在面對市場波動時,能夠更加靈活地調整策略,保持競爭優勢。科技創新同樣是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比如病蟲害防控,現代農業采用的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土壤消毒和水肥一體化設施等技術相結合的綠色防控系統,極大地提高了防治效果和農資利用效率,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大荔縣新穎現代農業園區的機械化種植大棚里,遙控軌道車在大棚里忙碌地穿梭工作;在智能控制系統的“指揮下”,自動放風、自動卷簾、自動補光、自動增溫、自動噴灌設施都在自動調整以滿足生產需求……“我們做過一個對比實驗,傳統方式下4個人要花7個小時才能完成一個棚的定植,而用機械化方法只需要1小時20分鐘,人工可縮減70%。”陜西省水務集團新穎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安艷芬介紹道。目前新穎園區的機械化種植大棚基本實現全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用手機便能遠程操控棚內包括通風、施肥、灌溉等大部分工作。安艷芬告訴記者,使用智能化設備之后,由于對病蟲害防治和施肥灌溉等工作都有了更為精準的控制,產品品質上有了飛躍式的提升,能達到增產增效,經濟效益提升約15%-20%。
機械化種植大棚內景 中國經濟網記者鞠然/攝
在大荔縣,像耿永勝、安艷芬這樣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新時代農民不在少數,他們凝結成一股合力,不斷推進地方農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責任編輯:王茂林)